事件及异步相关汇总
# 事件机制
# 事件是什么?事件模型?
事件是用户操作网页时发生的交互动作,比如 click/move, 事件除了用户触发的动作外,还可以是文档加载,窗口滚动和大小调整。事件被封装成一个 event 对象,包含了该事件发生时的所有相关信息( event 的属性)以及可以对事件进行的操作( event 的方法)。
事件是用户操作网页时发生的交互动作或者网页本身的一些操作,现代浏览器一共有三种事件模型:
- DOM0 级事件模型,这种模型不会传播,所以没有事件流的概念,但是现在有的浏览器支持以冒泡的方式实现,它可以在网页中直接定义监听函数,也可以通过 js 属性来指定监听函数。这种方式是所有浏览器都兼容的。
- IE 事件模型,在该事件模型中,一次事件共有两个过程,事件处理阶段,和事件冒泡阶段。事件处理阶段会首先执行目标元素绑定的监听事件。然后是事件冒泡阶段,冒泡指的是事件从目标元素冒泡到 document,依次检查经过的节点是否绑定了事件监听函数,如果有则执行。这种模型通过attachEvent 来添加监听函数,可以添加多个监听函数,会按顺序依次执行。
- DOM2 级事件模型,在该事件模型中,一次事件共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事件捕获阶段。捕获指的是事件从 document 一直向下传播到目标元素,依次检查经过的节点是否绑定了事件监听函数,如果有则执行。后面两个阶段和 IE 事件模型的两个阶段相同。这种事件模型,事件绑定的函数是addEventListener,其中第三个参数可以指定事件是否在捕获阶段执行。
# 如何阻止事件冒泡
- 普通浏览器使用:event.stopPropagation()
- IE浏览器使用:event.cancelBubble = true;
# 事件委托
# 事件委托的概念
事件委托本质上是利用了浏览器事件冒泡的机制。因为事件在冒泡过程中会上传到父节点,并且父节点可以通过事件对象获取到目标节点,因此可以把子节点的监听函数定义在父节点上,由父节点的监听函数统一处理多个子元素的事件,这种方式称为事件代理。
使用事件代理可以不必要为每一个子元素都绑定一个监听事件,这样减少了内存上的消耗。并且使用事件代理还可以实现事件的动态绑定,比如说新增了一个子节点,并不需要单独地为它添加一个监听事件,它所发生的事件会交给父元素中的监听函数来处理。
# 特点优点
- 减少内存消耗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列表,列表之中有大量的列表项,需要在点击列表项的时候响应一个事件;
<ul id="list">
<li>item 1</li>
<li>item 2</li>
<li>item 3</li>
......
<li>item n</li>
</ul>
// ...... 代表中间还有未知数个 li
2
3
4
5
6
7
8
如果给每个列表项一一都绑定一个函数,那对于内存消耗是非常大的,效率上需要消耗很多性能; 因此,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个点击事件绑定到他的父层,也就是 ul
上,然后在执行事件的时候再去匹配判断目标元素; 所以事件委托可以减少大量的内存消耗,节约效率。
- 动态绑定事件
比如上述的例子中列表项就几个,给每个列表项都绑定了事件;在很多时候,需要通过 AJAX 或者用户操作动态的增加或者去除列表项元素,那么在每一次改变的时候都需要重新给新增的元素绑定事件,给即将删去的元素解绑事件;如果用了事件委托就没有这种麻烦了,因为事件是绑定在父层的,和目标元素的增减是没有关系的,执行到目标元素是在真正响应执行事件函数的过程中去匹配的;所以使用事件在动态绑定事件的情况下是可以减少很多重复工作的。
// 来实现把 #list 下的 li 元素的事件代理委托到它的父层元素也就是 #list 上:
// 给父层元素绑定事件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 {
// 兼容性处理
var event = e || window.event;
var target = event.target || event.srcElement;
// 判断是否匹配目标元素
if (target.nodeName.toLocaleLowerCase === 'li') {
console.log('the content is: ', target.innerHTML);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在上述代码中, target 元素则是在 #list 元素之下具体被点击的元素,然后通过判断 target 的一些属性(比如:nodeName,id 等等)可以更精确地匹配到某一类 #list li 元素之上;
# 局限性缺点
当然,事件委托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比如 focus、blur 之类的事件本身没有事件冒泡机制,所以无法委托; mousemove、mouseout 这样的事件,虽然有事件冒泡,但是只能不断通过位置去计算定位,对性能消耗高,因此也是不适合于事件委托的;
当然事件委托不是只有优点,它也是有缺点的,事件委托会影响页面性能,主要影响因素有:
- 元素中,绑定事件委托的次数;
- 点击的最底层元素,到绑定事件元素之间的
DOM
层数;
所以,在必须使用事件委托的地方,可以如下的处理:
- 只在必须的地方,使用事件委托,比如:
ajax
的局部刷新区域 - 尽量的减少绑定的层级,不在
body
元素上,进行绑定 - 减少绑定的次数,如果可以,那么把多个事件的绑定,合并到一次事件委托中去,由这个事件委托的回调,来进行分发。
# 使用场景
有一个场景就是要给页面的所有的a标签添加click事件,代码如下: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
if (e.target.nodeName == "A")
console.log("a");
}, false);
2
3
4
但是这些a标签可能包含一些像span、img等元素,如果点击到了这些a标签中的元素,就不会触发click事件,因为事件绑定上在a标签元素上,而触发这些内部的元素时,e.target指向的是触发click事件的元素(span、img等其他元素)。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事件委托来处理,将事件绑定在a标签的内部元素上,当点击它的时候,就会逐级向上查找,知道找到a标签为止,代码如下: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
var node = e.target;
while (node.parentNode.nodeName != "BODY") {
if (node.nodeName == "A") {
console.log("a");
break;
}
node = node.parentNode;
}
}, false);
2
3
4
5
6
7
8
9
10
# 说说前端中的事件流
HTML中与javascript交互是通过事件驱动来实现的,例如鼠标点击事件onclick、页面的滚动事件onscroll等等,可以向文档或者文档中的元素添加事件侦听器来预订事件。想要知道这些事件是在什么时候进行调用的,就需要了解一下“事件流”的概念。
什么是事件流:事件流描述的是从页面中接收事件的顺序,DOM2级事件流包括下面几个阶段。
- 事件捕获阶段
- 处于目标阶段
- 事件冒泡阶段
addEventListener:addEventListener 是DOM2 级事件新增的指定事件处理程序的操作,这个方法接收3个参数:要处理的事件名、作为事件处理程序的函数和一个布尔值。最后这个布尔值参数如果是true,表示在捕获阶段调用事件处理程序;如果是false,表示在冒泡阶段调用事件处理程序。
IE只支持事件冒泡。
# 如何让事件先冒泡后捕获
在DOM标准事件模型中,是先捕获后冒泡。但是如果要实现先冒泡后捕获的效果,对于同一个事件,监听捕获和冒泡,分别对应相应的处理函数,监听到捕获事件,先暂缓执行,直到冒泡事件被捕获后再执行捕获之间。
# 事件委托
- 简介:事件委托指的是,不在事件的发生地(直接dom)上设置监听函数,而是在其父元素上设置监听函数,通过事件冒泡,父元素可以监听到子元素上事件的触发,通过判断事件发生元素DOM的类型,来做出不同的响应。
- 举例:最经典的就是ul和li标签的事件监听,比如我们在添加事件时候,采用事件委托机制,不会在li标签上直接添加,而是在ul父元素上添加。
- 好处:比较合适动态元素的绑定,新添加的子元素也会有监听函数,也可以有事件触发机制。
# 同步和异步的区别
- 同步指的是当一个进程在执行某个请求的时候,如果这个请求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返回,那么这个进程会一直等待下去,直到消息返回为止再继续向下执行。
- 异步指的是当一个进程在执行某个请求的时候,如果这个请求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返回,这个时候进程会继续往下执行,不会阻塞等待消息的返回,当消息返回时系统再通知进程进行处理。
# mouseover和mouseenter的区别
- mouseover:当鼠标移入元素或其子元素都会触发事件,所以有一个重复触发,冒泡的过程。对应的移除事件是mouseout
- mouseenter:当鼠标移除元素本身(不包含元素的子元素)会触发事件,也就是不会冒泡,对应的移除事件是mouseleave
# js拖拽功能的实现
首先是三个事件,分别是mousedown,mousemove,mouseup 当鼠标点击按下的时候,需要一个tag标识此时已经按下,可以执行mousemove里面的具体方法。
clientX,clientY标识的是鼠标的坐标,分别标识横坐标和纵坐标,并且我们用offsetX和offsetY来表示元素的元素的初始坐标,移动的举例应该是:
鼠标移动时候的坐标-鼠标按下去时候的坐标。
也就是说定位信息为:
鼠标移动时候的坐标-鼠标按下去时候的坐标+元素初始情况下的offetLeft.
还有一点也是原理性的东西,也就是拖拽的同时是绝对定位,我们改变的是绝对定位条件下的left 以及top等等值。
补充:也可以通过html5的拖放(Drag 和 drop)来实现
# 事件循环
# 对事件循环的理解
因为 js 是单线程运行的,在代码执行的时候,通过将不同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压入执行栈中来保证代码的有序执行。在执行同步代码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异步事件,js 引擎并不会一直等待其返回结果,而是会将这个事件挂起,继续执行执行栈中的其他任务。当异步事件执行完毕后,再将异步事件对应的回调加入到与当前执行栈中不同的另一个任务队列中等待执行。任务队列可以分为宏任务对列和微任务对列,当当前执行栈中的事件执行完毕后,js 引擎首先会判断微任务对列中是否有任务可以执行,如果有就将微任务队首的事件压入栈中执行。当微任务对列中的任务都执行完成后再去判断宏任务对列中的任务。
# 宏任务和微任务分别有哪些
- 微任务包括: promise 的回调、node 中的 process.nextTick 、对 Dom 变化监听的 MutationObserver。
- 宏任务包括: script 脚本的执行、 ,setInterval ,setImmediate 一类的定时事件,还有如 I/O 操作、UI 渲染等。
# 异步编程
# 异步编程的实现方式?
JavaScript中的异步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回调函数的方式,使用回调函数的方式有一个缺点是,多个回调函数嵌套的时候会造成回调函数地狱,上下两层的回调函数间的代码耦合度太高,不利于代码的可维护。
- Promise 的方式,使用 Promise 的方式可以将嵌套的回调函数作为链式调用。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有时会造成多个 then 的链式调用,可能会造成代码的语义不够明确。
- generator 的方式,它可以在函数的执行过程中,将函数的执行权转移出去,在函数外部还可以将执行权转移回来。当遇到异步函数执行的时候,将函数执行权转移出去,当异步函数执行完毕时再将执行权给转移回来。因此在 generator 内部对于异步操作的方式,可以以同步的顺序来书写。使用这种方式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何时将函数的控制权转移回来,因此需要有一个自动执行 generator 的机制,比如说 co 模块等方式来实现 generator 的自动执行。
- async 函数 的形式,async 函数是 generator 和 promise 实现的一个自动执行的语法糖,它内部自带执行器,当函数内部执行到一个 await 语句的时候,如果语句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那么函数将会等待 promise 对象的状态变为 resolve 后再继续向下执行。因此可以将异步逻辑,转化为同步的顺序来书写,并且这个函数可以自动执行。
# Promise、Async/Await 的区别
console.log('script start') //1. 打印 script start
(function(){
console.log('') // 4. 打印
}) // 2. 调用 函数,并定义其完成后执行的回调函数
console.log('script end') //3. 打印 script start
// 输出顺序:script start->script end->
2
3
4
5
6
# Promise
Promise本身是同步的立即执行函数, 当在executor中执行resolve或者reject的时候, 此时是异步操作, 会先执行then/catch等,当主栈完成后,才会去调用resolve/reject中存放的方法执行,打印p的时候,是打印的返回结果,一个Promise实例。
console.log('script start')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
console.log('promise1 end')
}).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promise2')
})
(function(){
console.log('')
})
console.log('script end')
// 输出顺序: script start->promise1->promise1 end->script end->promise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当JS主线程执行到Promise对象时,
- promise1.then() 的回调就是一个 task
- promise1 是 resolved或rejected: 那这个 task 就会放入当前事件循环回合的 microtask queue
- promise1 是 pending: 这个 task 就会放入 事件循环的未来的某个(可能下一个)回合的 microtask queue 中
- 的回调也是个 task ,它会被放入 macrotask queue 即使是 0ms 的情况
# async/await
async function async1(){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async function async2(){
console.log('async2')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async1();
console.log('script end')
// 输出顺序:script start->async1 start->async2->script end->async1 en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sync 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当函数执行的时候,一旦遇到 await 就会先返回,等到触发的异步操作完成,再执行函数体内后面的语句。可以理解为,是让出了线程,跳出了 async 函数体。 举个例子:
async function func1() {
return 1
}
console.log(func1())
2
3
4
很显然,func1的运行结果其实就是一个Promise对象。因此也可以使用then来处理后续逻辑。
func1().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30
})
2
3
await的含义为等待,也就是 async 函数需要等待await后的函数执行完成并且有了返回结果(Promise对象)之后,才能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await通过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来实现同步的效果。
# 对Promise的理解
Promise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对象,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他的出现大大改善了异步编程的困境,避免了地狱回调,它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
所谓Promise,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从语法上说,Promise 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1)Promise的实例有三个状态:
- Pending(进行中)
- Resolved(已完成)
- Rejected(已拒绝)
当把一件事情交给promise时,它的状态就是Pending,任务完成了状态就变成了Resolved、没有完成失败了就变成了Rejected。 (2)Promise的实例有两个过程:
- pending -> fulfilled : Resolved(已完成)
- pending -> rejected:Rejected(已拒绝)
需要注意:一旦从进行状态变成为其他状态就永远不能更改状态了。
Promise的特点:
-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
pending
(进行中)、fulfilled
(已成功)、rejected
(已失败)。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这也是promise这个名字的由来——“承诺”; - 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从
pending
变为fulfilled
,从pending
变为rejected
。这时就称为resolved
(已定型)。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你再对promise对象添加回调函数,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这与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点是:如果你错过了它,再去监听是得不到结果的。
Promise的缺点:
- 无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 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
- 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总结: Promise 对象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最早由社区提出。Promise 是一个构造函数,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实例。一个 Promise 实例有三种状态,分别是pending、resolved 和 rejected,分别代表了进行中、已成功和已失败。实例的状态只能由 pending 转变 resolved 或者rejected 状态,并且状态一经改变,就凝固了,无法再被改变了。
状态的改变是通过 resolve() 和 reject() 函数来实现的,可以在异步操作结束后调用这两个函数改变 Promise 实例的状态,它的原型上定义了一个 then 方法,使用这个 then 方法可以为两个状态的改变注册回调函数。这个回调函数属于微任务,会在本轮事件循环的末尾执行。
# Promise的基本用法
# 创建Promise对象
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rejected(已失败)。
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
和reject
。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some code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2
3
4
5
6
7
8
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new Promise()
来创建promise对象,但是也可以使用promise.resolve
和 promise.reject
这两个方法:
-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value)
的返回值也是一个promise对象,可以对返回值进行.then调用;
如下代码:
Promise.resolve(11).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value); // 打印出11
});
2
3
resolve(11)
代码中,会让promise对象进入确定(resolve
状态),并将参数11
传递给后面的then
所指定的onFulfilled
函数;
上面说过创建promise对象,可以使用new Promise
的形式创建对象,但是这边也可以使用Promise.resolve(value)
的形式创建promise对象;
- 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
也是new Promise
的快捷形式,也创建一个promise对象。
如下代码:
Promise.reject(new Error(“我错了,请原谅俺!!”));
就是下面的代码new Promise的简单形式: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reject(new Error("我错了,请原谅俺!!"));
});
2
3
下面来综合看看使用resolve方法和reject方法:
function testPromise(ready)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if(ready) {
resolve("hello world");
}else {
reject("No thanks");
}
});
};
// 方法调用
testPromise(true).then(function(msg){
console.log(msg);
},function(error){
console.log(error);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上面的代码的含义是给testPromise
方法传递一个参数,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如果为true
的话,那么调用promise对象中的resolve()
方法,并且把其中的参数传递给后面的then
第一个函数内,因此打印出 “hello world
”, 如果为false
的话,会调用promise对象中的reject()
方法,则会进入then
的第二个函数内,会打印No thanks
;
# Promise方法
Promise有五个常用的方法:then()、catch()、all()、race()、finally。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些方法。
- then()
当Promise执行的内容符合成功条件时,调用resolve
函数,失败就调用reject
函数。Promise创建完了,那该如何调用呢?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 {
// success
}, function(error) {
// failure
});
2
3
4
5
then
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第一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solved
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jected
时调用。其中第二个参数可以省略。 then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即then
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
当要写有顺序的异步事件时,需要串行时,可以这样写: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ajax('first').success(function(res){
resolve(res);
})
})
promise.then(res=>{
return new Promise((resovle,reject)=>{
ajax('second').success(function(res){
resolve(res)
})
})
}).then(res=>{
return new Promise((resovle,reject)=>{
ajax('second').success(function(res){
resolve(res)
})
})
}).then(res=>{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那当要写的事件没有顺序或者关系时,还如何写呢?可以使用all
方法来解决。 2. catch()
- Promise对象除了有then方法,还有一个catch方法,该方法相当于
then
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指向reject
的回调函数。 - 不过
catch
方法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执行resolve
回调函数时,如果出现错误,抛出异常,不会停止运行,而是进入catch
方法中。
p.then((data) => {
console.log('resolved',data);
},(err) => {
console.log('rejected',err);
}
);
p.then((data) => {
console.log('resolved',data);
}).catch((err) => {
console.log('rejected',err);
});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all() all
方法可以完成并行任务, 它接收一个数组,数组的每一项都是一个promise
对象。当数组中所有的promise
的状态都达到resolved
的时候,all
方法的状态就会变成resolved
,如果有一个状态变成了rejected
,那么all
方法的状态就会变成rejected
。
javascript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resolve(1);
},2000)
});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resolve(2);
},1000)
});
le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resolve(3);
},3000)
});
Promise.all([promise1,promise2,promise3]).then(res=>{
console.log(res);
//结果为:[1,2,3]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调用all
方法时的结果成功的时候是回调函数的参数也是一个数组,这个数组按顺序保存着每一个promise对象resolve
执行时的值。 (4)race() race
方法和all
一样,接受的参数是一个每项都是promise
的数组,但是与all
不同的是,当最先执行完的事件执行完之后,就直接返回该promise
对象的值。
如果第一个promise
对象状态变成resolved
,那自身的状态变成了resolved
;反之第一个promise
变成rejected
,那自身状态就会变成rejected
。
le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reject(1);
},2000)
});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resolve(2);
},1000)
});
let promise3 =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resolve(3);
},3000)
});
Promise.race([promise1,promise2,promise3]).then(res=>{
console.log(res);
//结果:2
},rej=>{
console.log(rej)};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那么race
方法有什么实际作用呢?当要做一件事,超过多长时间就不做了,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Promise.race([promise1,timeOutPromise(5000)]).then(res=>{})
5. finally() finally
方法用于指定不管 Promise 对象最后状态如何,都会执行的操作。该方法是 ES2018 引入标准的。
promise
.then(result => {···})
.catch(error => {···})
.finally(() => {···});
2
3
4
上面代码中,不管promise
最后的状态,在执行完then
或catch
指定的回调函数以后,都会执行finally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
下面是一个例子,服务器使用 Promise 处理请求,然后使用finally
方法关掉服务器。
server.listen(port)
.then(function () {
// ...
})
.finally(server.stop);
2
3
4
5
finally
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这意味着没有办法知道,前面的 Promise 状态到底是fulfilled
还是rejected
。这表明,finally
方法里面的操作,应该是与状态无关的,不依赖于 Promise 的执行结果。
finally
本质上是then
方法的特例:
promise
.finally(() => {
// 语句
});
// 等同于
promise
.then(
result => {
// 语句
return result;
},
error => {
// 语句
throw error;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上面代码中,如果不使用finally
方法,同样的语句需要为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况各写一次。有了finally
方法,则只需要写一次。
# Promise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需求,比如我使用ajax发一个A请求后,成功后拿到数据,需要把数据传给B请求;那么需要如下编写代码:
let fs = require('fs')
fs.readFile('./a.txt','utf8',function(err,data){
fs.readFile(data,'utf8',function(err,data){
fs.readFile(data,'utf8',function(err,data){
console.log(data)
})
})
})
2
3
4
5
6
7
8
如上代码;上面的代码有如下缺点:
- 后一个请求需要依赖于前一个请求成功后,将数据往下传递,会导致多个ajax请求嵌套的情况,代码不够直观。
- 如果前后两个请求不需要传递参数的情况下,那么后一个请求也需要前一个请求成功后再执行下一步操作,这种情况下,那么也需要如上编写代码,导致代码不够直观。
Promise
出现之后,代码变成了这样子:
let fs = require('fs')
function read(url){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fs.readFile(url,'utf8',function(error,data){
error && reject(error)
resolve(data)
})
})
}
read('./a.txt').then(data=>{
return read(data)
}).then(data=>{
return read(data)
}).then(data=>{
console.log(data)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这样代码看起了就简洁了很多,解决了地狱回调的问题。
# Promise.all和Promise.race的区别的使用场景
(1)Promise.all Promise.all
可以将多个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同时,成功和失败的返回值是不同的,成功的时候返回的是一个结果数组,而失败的时候则返回最先被reject失败状态的值。
Promise.all中传入的是数组,返回的也是是数组,并且会将进行映射,传入的promise对象返回的值是按照顺序在数组中排列的,但是注意的是他们执行的顺序并不是按照顺序的,除非可迭代对象为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Promise.all获得的成功结果的数组里面的数据顺序和Promise.all接收到的数组顺序是一致的,这样当遇到发送多个请求并根据请求顺序获取和使用数据的场景,就可以使用Promise.all来解决。 (2)Promise.race 顾名思义,Promse.race就是赛跑的意思,意思就是说,Promise.race([p1, p2, p3])里面哪个结果获得的快,就返回那个结果,不管结果本身是成功状态还是失败状态。
当要做一件事,超过多长时间就不做了,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Promise.race([promise1,timeOutPromise(5000)]).then(res=>{})
# 对async/await 的理解
async/await其实是Generator
的语法糖,它能实现的效果都能用then链来实现,它是为优化then链而开发出来的。从字面上来看,async是“异步”的简写,await则为等待,所以很好理解async 用于申明一个 function 是异步的,而 await 用于等待一个异步方法执行完成。当然语法上强制规定await只能出现在asnyc函数中,先来看看async函数返回了什么:
async function testAsy(){
return 'hello world';
}
let result = testAsy();
console.log(result)
2
3
4
5
6
所以,async 函数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async 函数(包含函数语句、函数表达式、Lambda表达式)会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如果在函数中 return
一个直接量,async 会把这个直接量通过 Promise.resolve()
封装成 Promise 对象。
async 函数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所以在最外层不能用 await 获取其返回值的情况下,当然应该用原来的方式:then()
链来处理这个 Promise 对象,就像这样:
async function testAsy(){
return 'hello world'
}
let result = testAsy()
console.log(result)
result.then(v=>{
console.log(v) // hello world
})
2
3
4
5
6
7
8
9
现在回过头来想下,如果 async 函数没有返回值,又该如何?很容易想到,它会返回 Promise.resolve(undefined)
。 联想一下 Promise 的特点——无等待,所以在没有 await
的情况下执行 async 函数,它会立即执行,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并且,绝不会阻塞后面的语句。这和普通返回 Promise 对象的函数并无二致。
注意: Promise.resolve(x)
可以看作是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x))
的简写,可以用于快速封装字面量对象或其他对象,将其封装成 Promise 实例。
# await 到底在等啥?
重点就在await,它等待什么呢?
一般来说,都认为 await 是在等待一个 async 函数完成。不过按语法说明,await 等待的是一个表达式,这个表达式的计算结果是 Promise 对象或者其它值(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特殊限定)。
因为 async 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所以 await 可以用于等待一个 async 函数的返回值——这也可以说是 await 在等 async 函数,但要清楚,它等的实际是一个返回值。注意到 await 不仅仅用于等 Promise 对象,它可以等任意表达式的结果,所以,await 后面实际是可以接普通函数调用或者直接量的。所以下面这个示例完全可以正确运行:
function getSomething() {
return "something";
}
async function testAsync() {
return Promise.resolve("hello async");
}
async function test() {
const v1 = await getSomething();
const v2 = await testAsync();
console.log(v1, v2);
}
test();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wait 表达式的运算结果取决于它等的是什么。
- 如果它等到的不是一个 Promise 对象,那 await 表达式的运算结果就是它等到的东西。
- 如果它等到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await 就忙起来了,它会阻塞后面的代码,等着 Promise 对象 resolve,然后得到 resolve 的值,作为 await 表达式的运算结果。
来看一个例子:
function testAsy(x){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resolve(x);
}, 3000)
}
)
}
async function testAwt(){
let result = await testAsy('hello world');
console.log(result); // 3秒钟之后出现hello world
console.log('cuger') // 3秒钟之后出现cug
}
testAwt();
console.log('cug') //立即输出cug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这就是 await 必须用在 async 函数中的原因。async 函数调用不会造成阻塞,它内部所有的阻塞都被封装在一个 Promise 对象中异步执行。await暂停当前async的执行,所以'cug''最先输出,hello world'和‘cuger’是3秒钟后同时出现的。
# async/await的优势
单一的 Promise 链并不能发现 async/await 的优势,但是,如果需要处理由多个 Promise 组成的 then 链的时候,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了(很有意思,Promise 通过 then 链来解决多层回调的问题,现在又用 async/await 来进一步优化它)。
假设一个业务,分多个步骤完成,每个步骤都是异步的,而且依赖于上一个步骤的结果。仍然用 `` 来模拟异步操作:
/**
* 传入参数 n,表示这个函数执行的时间(毫秒)
* 执行的结果是 n + 200,这个值将用于下一步骤
*/
function takeLongTime(n)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 => resolve(n + 200), n);
});
}
function step1(n) {
console.log(`step1 with ${n}`);
return takeLongTime(n);
}
function step2(n) {
console.log(`step2 with ${n}`);
return takeLongTime(n);
}
function step3(n) {
console.log(`step3 with ${n}`);
return takeLongTime(n);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现在用 Promise 方式来实现这三个步骤的处理
function doIt() {
console.time("doIt");
const time1 = 300;
step1(time1)
.then(time2 => step2(time2))
.then(time3 => step3(time3))
.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 is ${result}`);
console.timeEnd("doIt");
});
}
doIt();
// c:\var\test>node --harmony_async_await .
// step1 with 300
// step2 with 500
// step3 with 700
// result is 900
// doIt: 1507.251ms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输出结果 result
是 step3()
的参数 700 + 200
= 900
。doIt()
顺序执行了三个步骤,一共用了 300 + 500 + 700 = 1500
毫秒,和 console.time()/console.timeEnd()
计算的结果一致。
如果用 async/await 来实现呢,会是这样:
async function doIt() {
console.time("doIt");
const time1 = 300;
const time2 = await step1(time1);
const time3 = await step2(time2);
const result = await step3(time3);
console.log(`result is ${result}`);
console.timeEnd("doIt");
}
doIt();
2
3
4
5
6
7
8
9
10
结果和之前的 Promise 实现是一样的,但是这个代码看起来是不是清晰得多,几乎跟同步代码一样
# async/await对比Promise的优势
- 代码读起来更加同步,Promise虽然摆脱了回调地狱,但是then的链式调⽤也会带来额外的阅读负担
- Promise传递中间值⾮常麻烦,⽽async/await⼏乎是同步的写法,⾮常优雅
- 错误处理友好,async/await可以⽤成熟的try/catch,Promise的错误捕获⾮常冗余
- 调试友好,Promise的调试很差,由于没有代码块,你不能在⼀个返回表达式的箭头函数中设置断点,如果你在⼀个.then代码块中使⽤调试器的步进(step-over)功能,调试器并不会进⼊后续的.then代码块,因为调试器只能跟踪同步代码的每⼀步。
# async/await 如何捕获异常
async function fn(){
try{
let a = await Promise.reject('error')
}catch(error){
console.log(error)
}
}
2
3
4
5
6
7
# 异步代码输出
# 代码的执行顺序
(function(){console.log(1)},0);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console.log(2);
resolve();
}).then(function(){console.log(3)
}).then(function(){console.log(4)});
process.nextTick(function(){console.log(5)});
console.log(6);
//输出2,6,5,3,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Promise基础
# 1、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1);
console.log(2);
});
promise.then(() => {
console.log(3);
});
console.log(4);
2
3
4
5
6
7
8
9
最后应该输出1 2 4。这样最主要的就是3,要知道promise.then是微任务,会在所有的宏任务执行完之后才会执行,同时需要promise内部的状态发生变化,因为这里内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不输出3。
# 2、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resolve1')
})
const promise2 = promise1.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console.log('1', promise1);
console.log('2', promise2);
2
3
4
5
6
7
8
9
10
输出结果如下:
'promise1'
'1' Promise{<resolved>: 'resolve1'}
'2' Promise{<pending>}
'resolve1'
2
3
4
5
需要注意的是,直接打印promise1,会打印出它的状态值和参数。
这里说一下这道题的具体思路:
- script是一个宏任务,按照顺序执行这些代码
- 首先进入Promise,执行该构造函数中的代码,打印
promise1
- 碰到
resolve
函数, 将promise1
的状态改变为resolved
, 并将结果保存下来 - 碰到
promise1.then
这个微任务,将它放入微任务队列 promise2
是一个新的状态为pending
的Promise
- 执行同步代码1, 同时打印出
promise1
的状态是resolved
- 执行同步代码2,同时打印出
promise2
的状态是pending
- 宏任务执行完毕,查找微任务队列,发现
promise1.then
这个微任务且状态为resolved
,执行它。
这样,就执行完了所有的的代码。
# 3、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1);
(() => {
console.log("timerStart");
resolve("success");
console.log("timerEnd");
}, 0);
console.log(2);
});
promise.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console.log(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执行顺序:
- 首先遇到Promise构造函数,会先执行里面的内容,打印1
- 遇到
steTimeout
,它是一个宏任务,被推入宏任务队列 - 接下继续执行,打印出2
- 由于
Promise
的状态此时还是pending
,所以promise.then
先不执行 - 继续执行下面的同步任务,打印出4
- 微任务队列此时没有任务,继续执行下一轮宏任务,执行
steTimeout
- 首先执行
timerStart
,然后遇到了resolve
,将promise
的状态改为resolved
且保存结果并将之前的promise.then
推入微任务队列,再执行timerEnd
- 执行完这个宏任务,就去执行微任务
promise.then
,打印出resolve
的结果
# 4、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promise1');
const timer2 = (() => {
console.log('timer2')
}, 0)
});
const timer1 = (() => {
console.log('timer1')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promise2')
})
}, 0)
console.log('start');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这个题目就有点绕了,下面来梳理一下:
- 首先,
Promise.resolve().then
是一个微任务,加入微任务队列 - 执行timer1,它是一个宏任务,加入宏任务队列
- 继续执行下面的同步代码,打印出start
- 这样第一轮的宏任务就执行完了,开始执行微任务,打印出
promise1
- 遇到timer2,它是一个宏任务,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
- 这样第一轮的微任务就执行完了,开始执行第二轮宏任务,指执行定时器timer1,打印timer1
- 遇到Promise,它是一个微任务,加入微任务队列
- 开始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任务,打印promise2
- 最后执行宏任务timer2定时器,打印出timer2
这个题目还是比较复杂的,值得去认真理解一下。
执行结果:
'start'
'promise1'
'timer1'
'promise2'
'timer2'
2
3
4
5
6
# 5、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success1');
reject('error');
resolve('success2');
});
promise.then((res) => {
console.log('then:', res);
}).catch((err) => {
console.log('catch:', err);
})
2
3
4
5
6
7
8
9
10
11
执行结果为:then:success1
这个题目考察的就是Promise
的状态在发生变化之后,就不会再发生变化。开始状态由pending
变为resolve
,说明已经变为已完成状态,下面的两个状态的就不会再执行,同时下面的catch也不会捕获到错误。
# 6、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Promise.resolve(1)
.then(2)
.then(Promise.resolve(3))
.then(console.log)
2
3
4
5
执行结果为:
1
Promise {<fulfilled>: undefined}
2
3
Promise.resolve方法的参数如果是一个原始值,或者是一个不具有then方法的对象,则Promise.resolve方法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状态为resolved,Promise.resolve方法的参数,会同时传给回调函数。
then方法接受的参数是函数,而如果传递的并非是一个函数,它实际上会将其解释为then(null),这就会导致前一个Promise的结果会传递下面。
# 7、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 {
resolve('success')
}, 1000)
})
const promise2 = promise1.then(() => {
throw new Error('error!!!')
})
console.log('promise1', promise1)
console.log('promise2', promise2)
(() => {
console.log('promise1', promise1)
console.log('promise2', promise2)
}, 200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输出的结果如下:
promise1 Promise {<pending>}
promise2 Promise {<pending>}
Uncaught (in promise) Error: error!!!
promise1 Promise {<fulfilled>: "success"}
promise2 Promise {<rejected>: Error: error!!}
2
3
4
5
6
7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和上面的几个题目思路类似。
# Promise的catch、then、finally
# 8、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Promise.resolve(1)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return 2;
})
.catch(err => {
return 3;
})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输出结果为:1 2
Promise可以链式调用,因为每次调用 .then
或者 .catch
都会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从而实现了链式调用, 它并不像一般任务的链式调用一样return this。
上面的输出结果之所以依次打印出1和2,是因为resolve(1)
之后走的是第一个then方法,并没有走catch里,所以第二个then中的res得到的实际上是第一个then的返回值。并且return 2会被包装成resolve(2)
,被最后的then打印输出2。
# 9、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Promise.resolve().then(() => {
return new Error('error!!!')
}).then(res => {
console.log("then: ", res)
}).catch(err => {
console.log("catch: ", err)
})
2
3
4
5
6
7
8
返回任意一个非 promise 的值都会被包裹成 promise 对象,因此这里的return new Error('error!!!')
也被包裹成了return Promise.resolve(new Error('error!!!'))
。
因此它被then捕获而不是catch,输出结果为:
"then: " "Error: error!!!"
2
10、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const promise = Promise.resolve().then(() => {
return promise;
})
promise.catch(console.err)
2
3
4
5
这里其实是一个坑,.then
或 .catch
返回的值不能是 promise 本身,否则会造成死循环。所以这道题会报错:
Uncaught (in promise) TypeError: Chaining cycle detected for promise #<Promise>
2
# 11、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Promise.resolve(1)
.then(2)
.then(Promise.resolve(3))
.then(console.log)
2
3
4
5
看到这个题目,好多的then,实际上只需要记住一个原则:.then
或.catch
的参数期望是函数,传入非函数则会发生值透传。
第一个then和第二个then中传入的都不是函数,一个是数字,一个是对象,因此发生了透传,将resolve(1)
的值直接传到最后一个then里。
所以输出结果为:1
# 12、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Promise.reject('err!!!')
.then((res) => {
console.log('success', res)
}, (err) => {
console.log('error', err)
}).catch(err => {
console.log('catch', err)
})
2
3
4
5
6
7
8
9
.then
函数中的两个参数:
- 第一个参数是用来处理Promise成功的函数
- 第二个则是处理失败的函数
也就是说Promise.resolve('1')
的值会进入成功的函数,Promise.reject('2')
的值会进入失败的函数。
在这道题中,错误直接被then
的第二个参数捕获了,所以就不会被catch
捕获了,输出结果为:'error' 'error!!!'
但是,如果是像下面这样:
Promise.resolve()
.then(function success (res) {
throw new Error('error!!!')
}, function fail1 (err) {
console.log('fail1', err)
}).catch(function fail2 (err) {
console.log('fail2', err)
})
2
3
4
5
6
7
8
9
在then
的第一参数中抛出了错误,那么他就不会被第二个参数不活了,而是被后面的catch
捕获到,所以输出结果为:
fail2 Error: error!!!
at success
2
3
# 13、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Promise.resolve('1')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finally(() => {
console.log('finally')
})
Promise.resolve('2')
.finally(() => {
console.log('finally2')
return '我是finally2返回的值'
})
.then(res => {
console.log('finally2后面的then函数', res)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finally()
一般用的很少,只要记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finally()
方法不管Promise对象最后的状态如何都会执行.finally()
方法的回调函数不接受任何的参数,也就是说你在.finally()
函数中是无法知道Promise最终的状态是resolved
还是rejected
的- 它最终返回的默认会是一个上一次的Promise对象值,不过如果抛出的是一个异常则返回异常的Promise对象。
- finally本质上是then方法的特例
上面的代码的输出结果为:
1
finally2
finally
finally2后面的then函数 2
2
3
4
5
再开看一下.finally()
的错误捕获:
Promise.resolve('1')
.finally(() => {
console.log('finally1')
throw new Error('我是finally中抛出的异常')
})
.then(res => {
console.log('finally后面的then函数', res)
})
.catch(err => {
console.log('捕获错误', err)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输出结果为:
'finally1'
'捕获错误' Error: 我是finally中抛出的异常
2
3
# Promise的all和race
.all()
的作用是接收一组异步任务,然后并行执行异步任务,并且在所有异步操作执行完后才执行回调。.race()
的作用是接收一组异步任务,然后并行执行异步任务,只保留取第一个执行完成的异步操作的结果,其他的方法仍在执行,不过执行结果会被抛弃。
14、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function runAsync (x) {
const p = new Promise(r => (() => r(x, console.log(x)), 1000))
return p
}
Promise.all([runAsync(1), runAsync(2), runAsync(3)]).then(res => console.log(res))
2
3
4
5
6
7
首先,定义了一个Promise,来异步执行函数runAsync,该函数传入一个值x,然后间隔一秒后打印出这个x。
之后再使用Promise.all
来执行这个函数,结果如下:
1
2
3
[1, 2, 3]
2
3
4
5
执行的时候,看到一秒之后输出了1,2,3,同时输出了数组[1, 2, 3],三个函数是同步执行的,并且在一个回调函数中返回了所有的结果。并且结果和函数的执行顺序是一致的。
# 15、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function runAsync (x) {
const p = new Promise(r => (() => r(x, console.log(x)), 1000))
return p
}
function runReject (x) {
const p = new Promise((res, rej) => (() => rej(`Error: ${x}`, console.log(x)), 1000 * x))
return p
}
Promise.all([runAsync(1), runReject(4), runAsync(3), runReject(2)])
.then(res => console.log(res))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输出结果:
// 1s后输出
1
3
// 2s后输出
2
Error: 2
// 4s后输出
4
2
3
4
5
6
7
8
9
可以看到。catch捕获到了第一个错误,在这道题目中最先的错误就是runReject(2)
的结果。
如果一组异步操作中有一个异常都不会进入.then()
的第一个回调函数参数中。会被.then()
的第二个回调函数捕获。
# 16、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下面再来看一下race:
function runAsync (x) {
const p = new Promise(r => (() => r(x, console.log(x)), 1000))
return p
}
Promise.race([runAsync(1), runAsync(2), runAsync(3)])
.then(res => console.log('result: ', res))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2
3
4
5
6
7
8
执行结果:
1
'result: ' 1
2
3
2
3
4
5
then只会捕获第一个成功的方法,其他的函数虽然还会继续执行,但是不是被then捕获了。
# 17、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function runAsync(x) {
const p = new Promise(r =>
(() => r(x, console.log(x)), 1000)
);
return p;
}
function runReject(x) {
const p = new Promise((res, rej) =>
(() => rej(`Error: ${x}`, console.log(x)), 1000 * x)
);
return p;
}
Promise.race([runReject(0), runAsync(1), runAsync(2), runAsync(3)])
.then(res => console.log("result: ", res))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输出结果为:
0
Error: 0
1
2
3
2
3
4
5
6
可以看到在catch捕获到第一个错误之后,后面的代码还不执行,不过不会再被捕获了。
注意:all
和race
传入的数组中如果有会抛出异常的异步任务,那么只有最先抛出的错误会被捕获,并且是被then的第二个参数或者后面的catch捕获;但并不会影响数组中其它的异步任务的执行。
# Async、await
说到Promise就不得不提以下async和await,他们同样是用来执行异步代码。
# 18、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async function async1()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async function async2() {
console.log("async2");
}
async1();
console.log('start')
2
3
4
5
6
7
8
9
10
11
输出结果为:
async1 start
async2
start
async1 end
2
3
4
5
执行顺序:
- 首先执行函数中的同步代码
async1 start
,之后碰到了await
,它会阻塞async1
后面代码的执行,因此会先去执行async2
中的同步代码async2
,然后跳出async1
- 跳出
async1
函数后,执行同步代码start
- 在一轮宏任务全部执行完之后,再来执行
await
后面的内容async1 end
这里可以理解为await后面的语句相当于放到了new Promise中,下一行及之后的语句相当于放在Promise.then中。
# 19、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async function async1()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 {
console.log('timer1')
}, 0)
}
async function async2() {
(() => {
console.log('timer2')
}, 0)
console.log("async2");
}
async1();
(() => {
console.log('timer3')
}, 0)
console.log("start")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输出结果为:
async1 start
async2
start
async1 end
timer2
timer3
timer1
2
3
4
5
6
7
8
这个题目就稍微就有点麻烦了。看一下执行的步骤:
- 首先进入
async1
,打印出async1 start
,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 之后遇到
async2
,进入async2
,遇到定时器timer2
,加入宏任务队列,之后打印async2
- 由于
async2
阻塞了后面代码的执行,所以执行后面的定时器timer3
,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之后打印start
- 然后执行async2后面的代码,打印出
async1 end
,遇到定时器timer1,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 - 最后,宏任务队列有三个任务,先后顺序为
timer2
,timer3
,timer1
,没有微任务,所以直接所有的宏任务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执行。
实际上也不是很难,只要理清事件循环机制,就很容易做出来啦!
# 20、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async function async1 ()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1')
})
console.log('async1 success');
return 'async1 end'
}
console.log('srcipt start')
async1().then(res =>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rcipt en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输出结果:
script start
async1 start
promise1
script end
2
3
4
5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async1
中await
后面的Promise是没有返回值的,也就是它的状态始终是pending
状态,所以在await
之后的内容是不会执行的,也包括async1
后面的 .then
。
# 21、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async function async1 ()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promise1 resolve')
}).then(res =>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async1 success');
return 'async1 end'
}
console.log('srcipt start')
async1().then(res =>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rcipt en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这里对上面一题进行了改造,加上了resolve,来看看输出结果:
script start
async1 start
promise1
script end
promise1 resolve
async1 success
async1 end
2
3
4
5
6
7
8
这个就不难理解了,不多解释。
# 22、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来看一道字节跳动面试题:
async function async1()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async function async2() {
console.log("async2");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function() {
console.log("");
}, 0);
async1();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console.log('script end')
script start
async1 start
async2
promise1
script end
async1 end
promise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也不多解释了,只是流程比较长,实际上难度并不是很大。
# 23、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async function async1 () {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return 'async1 success'
}
async function async2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async2')
reject('error')
})
}
async1().then(res => console.log(res))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输出结果为:
async2
Uncaught (in promise) error
2
3
可以看到,如果async函数中抛出了错误,就会终止错误结果,不会继续向下执行。
如果想要让错误不足之处后面的代码执行,可以使用catch来捕获:
async function async1 () {
await Promise.reject('error!!!').catch(e => console.log(e))
console.log('async1');
return Promise.resolve('async1 success')
}
async1().then(res =>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cript start')
2
3
4
5
6
7
8
这样的输出结果就是:
script start
error!!!
async1
async1 success
2
3
4
5
# 综合题目
# 24、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const first = ()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3);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7);
(() => {
console.log(5);
resolve(6);
console.log(p)
}, 0)
resolve(1);
});
resolve(2);
p.then((arg) => {
console.log(arg);
});
}));
first().then((arg) => {
console.log(arg);
});
console.log(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这是一道比较综合的题目,看一下执行结果:
3
7
4
1
2
5
Promise{<resolved>: 1}
2
3
4
5
6
7
说一下执行的步骤吧:
- 首先会进入Promise,打印出3,之后进入下面的Promise,打印出7
- 遇到了定时器,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
- 执行Promise p中的resolve,状态变为resolved,返回值为1
- 执行Promise first中的resolve,状态变为resolved,返回值为2
- 遇到p.then,将其加入微任务队列,遇到first().then,将其加入任务队列
- 执行外面的代码,打印出4
- 这样第一轮宏任务就执行完了,开始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任务,先后打印出1和2
- 这样微任务就执行完了,开始执行下一轮宏任务,宏任务队列中有一个定时器,执行它,打印出5,由于执行已经变为resolved状态,所以
resolve(6)
不会再执行 - 最后
console.log(p)
打印出Promise{<resolved>: 1}
# 25、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const async1 = async () => {
console.log('async1');
(() => {
console.log('timer1')
}, 2000)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1')
})
console.log('async1 end')
return 'async1 success'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async1().then(res =>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cript end');
Promise.resolve(1)
.then(2)
.then(Promise.resolve(3))
.catch(4)
.then(res => console.log(res))
(() => {
console.log('timer2')
}, 100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输出结果为:
script start
async1
promise1
script end
1
timer2
timer1
2
3
4
5
6
7
8
这道题比较简单,简单说一下执行的过程:
- 首先执行同步带吗,打印出script start
- 遇到定时器timer1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
- 之后是执行Promise,打印出promise1,由于Promise没有返回值,所以后面的代码不会执行
- 然后执行同步代码,打印出script end
- 继续执行下面的Promise,.then和.catch期望参数是一个函数,这里传入的是一个数字,因此就会发生值渗透,将resolve(1)的值传到最后一个then,直接打印出1
- 遇到第二个定时器,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执行微任务队列,按顺序依次执行两个定时器,但是由于定时器时间的原因,会在两秒后先打印出timer2,在四秒后打印出timer1
# 26、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cons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 {
(() => {
resolve('resolve3');
console.log('timer1')
}, 0)
resolve('resovle1');
resolve('resolve2');
}).then(res => {
console.log(res) // resolve1
(() => {
console.log(p1)
}, 1000)
}).finally(res => {
console.log('finally', res)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执行结果为:
resolve1
finally undefined
timer1
Promise{<resolved>: undefined}
2
3
4
5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个定时器打印出的p1其实是.finally
的返回值,我们知道.finally
的返回值如果在没有抛出错误的情况下默认会是上一个Promise的返回值,而这道题中.finally
上一个Promise是.then()
,但是这个.then()
并没有返回值,所以p1打印出来的Promise的值会是undefined
,如果在定时器的下面加上一个return 1
,则值就会变成1。
# 27、下面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console.log('1');
(function() {
console.log('2');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3');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4');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5')
})
})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6');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7');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8')
})
(function() {
console.log('9');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10');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11');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12')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这是秋招遇到的一个笔试题,流程比较复杂,下面来分析一下: (1)第一轮事件循环流程分析如下:
- 整体script作为第一个宏任务进入主线程,遇到
console.log
,输出1。 - 遇到``,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宏任务Event Queue中。暂且记为
1
。 - 遇到
process.nextTick()
,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记为process1
。 - 遇到
Promise
,new Promise
直接执行,输出7。then
被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记为then1
。 - 又遇到了``,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宏任务Event Queue中,记为
2
。
宏任务Event Queue | 微任务Event Queue |
---|---|
1 | process1 |
2 | then1 |
上表是第一轮事件循环宏任务结束时各Event Queue的情况,此时已经输出了1和7。发现了process1
和then1
两个微任务:
- 执行
process1
,输出6。 - 执行
then1
,输出8。
好了,第一轮事件循环正式结束,这一轮的结果是输出1,7,6,8。
(2)第二轮时间循环从1
宏任务开始:
- 首先输出2。接下来遇到了
process.nextTick()
,同样将其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记为process2
。 new Promise
立即执行输出4,then
也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记为then2
。
宏任务Event Queue | 微任务Event Queue |
---|---|
2 | process2 |
then2 |
第二轮事件循环宏任务结束,发现有process2
和then2
两个微任务可以执行:
- 输出3。
- 输出5。
第二轮事件循环结束,第二轮输出2,4,3,5。
(3)第三轮事件循环开始,此时只剩2了,执行。
- 直接输出9。
- 将
process.nextTick()
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记为process3
。 - 直接执行
new Promise
,输出11。 - 将
then
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记为then3
。
宏任务Event Queue | 微任务Event Queue |
---|---|
process3 | |
then3 |
第三轮事件循环宏任务执行结束,执行两个微任务process3
和then3
:
- 输出10。
- 输出12。
第三轮事件循环结束,第三轮输出9,11,10,12。
整段代码,共进行了三次事件循环,完整的输出为1,7,6,8,2,4,3,5,9,11,10,12。
# 参考链接
https://juejin.cn/post/6941194115392634888